跳到主要內容區
 

教學特色

 

電力與能源組

電力與能源課程:在課程規劃上先從基本電學及電機機械著手,使學生具備直流機、交流機及感應機等基本原理,接著配合電機機械實習使學生能具有實際操作經驗。開設配電設計課程,使學生瞭解工廠及配電系統功因補償,電壓控制等議題,具備這些概念後,開設電力系統課程,使學生對於整個系統的運轉控制有一概略的認識。學生至此已具備電力組領域的基本認知,在四年級則開設進階課程,使學生畢業後更具競爭力。延續電力系統課程,電力系統模擬對於快速負載潮流、靈敏度分析、及狀態估計等進階議題加強,接著並開設電力監控課程,使學生能具有實務的監控經驗。此外,亦開設電力電子使學生瞭解各種電力轉換器特性及建立綠色能源轉換技術、節能控制技術與各種電動機控制技術。未來可再強化課程方向:(1)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太陽能與風能:隨著太陽能和風能技術的進步,這些可再生能源成為全球能源結構轉型的核心。未來的發展將集中於提升其發電效率、降低成本,以及加強儲能技術的發展,使這些能源能夠在不穩定的天氣條件下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水力發電與地熱能源:雖然水力發電已經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但未來將專注於提升小型水力發電系統的效率和環境友好性。地熱能源作為一個穩定、可持續的能源來源,也正在逐步得到更多的應用。(2)智能電網與能源管理系統:智慧電網:隨著數位化與AI技術的應用,智慧電網不僅能夠更有效地管理電力傳輸,還能在需求與供應之間進行即時調度與優化。智慧電網的發展重點在於提高其自動化、數據化和適應性,實現分佈式能源的高效接入與管理。需求側管理:通過智能化的需求管理系統,能夠平衡高峰用電與低谷用電,實現電力需求的平衡,避免電網過載並優化能源使用效率。儲能技術:儲能技術將是未來電力和能源領域的關鍵。大規模儲能系統(如鋰電池、氫能儲能等)能夠解決可再生能源發電不穩定的問題,並且在高峰時段提供電力支持。(3)電動車相關技術:隨著電動車市場的快速增長,未來的重點將放在提升電動車的電池性能、降低成本以及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的擴建與智能化管理上。此外,車輛與電網的雙向交流(V2G,車輛到電網)技術也將成為未來的重點,促進電動車與電網的互聯互通。

控制與系統

控制課程:主要發展特色是使學生具備電機控制、電機系統運轉控制及嵌入式控制之理論與實務,在課程規劃上先從邏輯設計與信號與系統著手,使學生具備線性系統理論、數位信號、及數位控制等基本原理,接著配合微處理機、單晶片原理與實習、可程式控制、電機控制實習使學生能具有實際操作經驗,並於課程中,使學生瞭解控制系統數學模式化,補償設計等議題,具備這些概念後,開設系統理論課程,使學生對於整個被控系統有一概括性的認識。學生至此已具備控制組領域的基本認知,四年級則開設進階課程,使學生畢業後更具競爭力。延續電機控制及微處理機實習,開設數位控制著重於控制應用,使學生能進一步瞭解工業控制特性。延續控制系統課程,電機控制應用於嵌入式控制系統、輸入輸出及狀態估測等進階議題加強,接著並開設可程式控制與圖形監控課程,使學生能具有實務的監控經驗。此外,亦開設虛擬儀表控制課程使學生瞭解LabVIEW軟體,接著工業控制更進一步加強學生對於各種電機的控制。另外,控制與系統領域正朝著更加智能化、自動化和協同化的方向發展。AI、物聯網、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等技術的應用,使得控制系統變得更加靈活、精確和高效。未來的研究將更多關注系統的智能性、協同性、預測能力、以及在複雜和動態環境中的穩定性與安全性。這些技術將推動各行各業,特別是在智能製造、能源管理、環境保護等領域的突破和創新。

瀏覽數: